楼主 过客匆匆看古城
发表于2020-04-11 23:38:31查看 125回复7浏览 125

每一次的旅行,我喜欢留下痕迹,或图片,或文字,或图文并茂,这样,旅行便多了一层意义,人生也随之丰盈。
我和家人便商量着去哪里旅行,最后我们决定开着探歌去云南,来一趟真真正正的自驾游。
这次的云南之行,建水古城只是们计划中的过,们匆匆地这么一瞥,便也惊鸿。
位于河北岸的建水古城,是云边陲历史文化名城,有醇厚历史积淀、殷实的文化遗产、丰的自然资源,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美称。
建水古城的著景点有文庙、朝阳楼、双龙桥、林寺、朱家花园等大批古建筑。由于时间关,我们重点览了朱家花园、文庙、双龙桥。

探歌的侧颜。

朱家花园,是一座大型私家园林,是当地乡绅朱渭弟兄所建,始建于清光绪年间。

主体建筑呈“纵三模四”布局,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

园林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层次渐进。

走进朱家花园,被许多精巧的门所吸引,游览花园便在跨过一扇又一扇各式各样的门中开始。

迈进门,看历史;跨岀门,看树看花看天空。前后左右又有门,门里门外的景色各不同,就在进门岀门中感叹、赞美、欣赏。

门里有门,门外还有门,设计巧妙,真叹服古人的智慧。

“无贤不是朱门客,有子皆如玉树枝。”唐朝诗人朱庆馀的诗用在这,倒很贴切。

“谨言慎行”,门楣上刻上这个,每一刻都提醒着做人处事的准则。

这一扇紧锁的门,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花园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这位画里的古代美女为何脸带忧愁?莫非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哀怨?或是“谁怜憔悴更凋零”的悲伤?

天井,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每次参观古建,我总喜欢抬头,去寻找框架的画面。

框架之中,让人遐想,令人回味。

一红一绿,一明一暗,在这些元素中感受对比的乐趣。

古时候的戏台喜欢搭建在水上,乐声、歌声经过水的反射融合或许更加动听更加美妙。

经过这个水仙展厅,被这些造型精巧的水仙吸引住,园艺师经过精心培育,把水仙雕作得如此精美,盆盆水仙造型优美,疏密恰当,美伦美焕,在光影之下越发有魅力,吸引着我迟迟不愿离开。

从朱家园林岀来,外面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水,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顺着小城古街往里走,便到了文庙。建水文庙至今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风格完全依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

建水古城的文化渗透到古城的每一处,在我们用餐的香满楼,其风景不亚于景点,在这里不仅满足了我的味觉,也满足了我的视觉,更过足了我的摄影生活。

透过小格窗拍到这张照片,红衬绿,绿映红,红绿间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酒楼一样有天井,祥和的光束照进来,映红了灯笼,照亮了心情。

坐落在建水古城城西5里处的双龙桥,是一座双阁十七孔大石拱桥,因横跨泸江和塌冲河上,两河蜿蜒如龙故名双龙桥,是中国桥梁史上的珍品。

桥上的古树,默默守候着来往的行人。

桥上的阁楼,雄伟壮观。

挂在屋檐上的风铃,“叮叮当当”地响着,仿佛在述说着建水悠远的历史,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繁华。

对于建水,我们只是一个匆匆过客。建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永远在那,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