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2023-10-24 16:10:49查看 1777回复10浏览 1777

威马汽车的崩溃,“可能”是迄今为止,中国新能源最大、最荒谬的骗局,而王兴早就看到了这一点。

尽管上周,威马汽车在官微否认了跑路传闻,但唯独对沈晖去向“三缄其口”。

而根据官媒大报《上海证券报》的消息,沈晖和家人都在国外,而自2023年春节以后就没有在威马上过班。

而这位CEO奔赴海外后,自己就再没有发过微博。

但几年前,却不是这番光景。

当蔚小理还在艰难求生时,威马则是志得意满,融资速度和规模遥遥领先、第一批拥有造车资质、率先拥有自己的工厂、率先交付量产、销量稳居新势力第一阵营(略逊蔚来)。

威马毫无波澜的跃进,离不开背后的掌舵者沈晖。

他是名副其实的“老司机”,在一干新势力企业中,也就仅次于华人运通的丁磊,后者是中国桑塔纳之父、中国汽车工业合资的破冰者。

资本的筛选逻辑,除了“商业模式”,就是“人”。

所以,威马创业一开始,主打的就是不差钱,累计融资超过410亿,远超蔚小理在上市前的150亿/188亿/120亿,背后也不乏国资背景、知名的投资基金,如上海国资投资平台、上汽集团、百度、腾讯投资、红杉中国等,甚至还有李嘉诚家族李泽楷电讯科、赌王女儿何超琼的信集团。

可以说,威马拿的钱比谁都多,资本和专业的起点更是比蔚小理都要高。

因此,沈晖敢在创业之初就投入100多亿搞自建工厂。

但是,2022年,随着一封公开信,让更多人知道了威马命悬一线!

彼时,沈晖引用电影《芙蓉镇》的台词——像牲口一样活下去,凸显悲壮。

何以至此?可能是被资本逼的!

2022年,当其他车企都在不断上新的时候,威马只有老车型E.5的两款改款车型之外,新车M7却搁浅了。

也是在这一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市场渗透率突破25.6%。

在蓝海时,遥遥领先,到红海时,毫无作为,这一步差出了万里。

2022年,沈晖在干嘛?不停地谋求上市!

从创立至今,威马共进行了A至D轮12次融资。

资本一方面给予慷慨,一方面也会在回报上锱铢必较。

因此,我们无法从公开内容上确认,这些融资是否有相应的代价。

但循过往的案例来看,这里必然包括对赌的业绩承诺,债权融资等伎俩,可能一些融资也没全部到账。

今年年初三笔融资——港澳地区某知名商业银行的2.5亿港元、雅居乐集团旗下巨国投资两笔合计15亿港元、正威国际的5亿人民币的贷款,就是以威马成功上市为条件。

若不能,则不提供融资。

如果不能给资本一个“击鼓传花”的机会,那么威马必须买单。

屡次失败,损伤不只是士气,还有不菲的上市费用和精力。

当管理层执着于上市疏通资本后路的时候,他又怎能专注于做产品?

所以,尽管威马有不错的产品底子,以及创造性的商业模式(半价提车,按月付费),但依然难掩亏损——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累计亏损达174亿,早已资不抵债。

而到了2023年,当理想突破月销3万时,曾经风头更猛的威马,只有月销百辆。

与此同时,也是这3年间,威马的研发投入是8.9亿元、9.9亿元、9.8亿元,低于“蔚小理”,钱甚至都没有亏在他该去的地方。

从制造结果来看,低科研投入换来的就是吃“百家饭”的整装车——智驾系统来自百度阿波罗,车机智能语音智能属于科大讯飞……

在核心部件和技术上,威马建树不多,更像一个方案整合商——相当于,如果你有钱,都可以从华强北拼一辆车出来。

糟糕业绩与低关键投入的另一面,是威马管理层对自己慷慨。

例如,沈晖年薪超12亿(201万的薪金和12.59亿元的股权激励),一度是何小鹏的630倍,李想的740倍。

甚至当自己员工开始因为欠薪提告公司时,高管还在往自己兜里稳定支付薪酬。

糟糕业绩,与毫无约束的发薪,形成诡异的对比。

通过上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哪怕是仅以非股权激励部分年薪来看,沈晖对自己也很慷慨。

威马的溃败,也给新势力的发展开了坏头,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在此之前,威马接连爆出因缺乏零件无法维修、车机和App一度暂停服务。

在相关投诉网站上,“配件争议、无零配件”也成为威马主要被投诉的问题。

这意味着,如果消费者买错了车,未来只能开一款“不动产”,无法享受新能源不断升级的智能和安全驾驶体验。

“像牲口一样活着”的,只能是那些买错了车的车主。

“不会躺平,更不会倒下!”,和老板的微博比起来,威马的承诺虚弱而无力。

曾经的买买买,如今变成了抓抓抓、跑跑跑、退退退。

至于未来,威马汽车能否给11万“孤立无援”的车主一个交代,青眼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