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2023-08-28 11:04:46查看 94回复0浏览 94

电动车市场的变革。

在燃油车和电动车之间,最大的变化在于让汽车从耐用品变成快销品。中午有朋友问我,长城和比亚迪的竞争你敢聊吗?这确实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但我想试试。

我认为长城并不是在独自作战,它背后可能有一个多品牌组成的利益共同体。随着商战的激烈,这些成员将陆续浮出水面。第一个跳出来的是谁?吉利曾经是国内的老大,如果没有它的支持,长城不可能轻举妄动。

接着,五菱开始通过水军事件抨击比亚迪,而五菱背后的支持者是谁?可能是上汽。那你觉得还有谁呢?当然还有长安。吉利和长安在5月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那么,这些品牌为什么会走到一起呢?在比亚迪崛起之前,这些自主品是不你买时除合资外,优先考虑的SUVH6(长城)一家独大。车有帝豪(吉利)和荣威(上汽),低端车是菱的天下,而长安则在自主和合两个袋中寻找机会。

当然,比亚迪也很聪明,它可能早就知道有这么一个组织在对抗自己,所以才搞了一个“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口号。现在,只有奇瑞这个傻憨憨在专心造车。如果只是聊这些,那就太肤浅了。

今天的话题是油车和电车之间最大的变化,那就是让汽车从耐用品变成快销品。在燃油车时代,保值率是一个高频词,但在电动车时代,厂商只会宣传动力、续航和配置等方面的优势。

你发现问题了吗?虽然厂商会告诉你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可以跑多少万公里,但家用车毕竟不是营运车辆,它需要的是日历寿命。你可以用常识来想想,锂电池在不同的环境下能撑多久?你可以问问二手车商,他们敢收6年以上、8年上的动车吗?更何况半固态电池和固态电池研发和量产已经在上了,升级换代如此之快,不要跟我狡。增程和混合动力只是过渡产品。电池作为汽动力整体计是法独立运行

所以,我认为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除了扩大内需规模外,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那就是提高汽车的消费频率(从10-12年减少到6-8年)。作为中国家庭中大型的消费品,汽车如果从耐销品变成快销品,再加上中国强大生产造能力,这样的内需规模扩大是所未有的,能带来大量税收。

所以,经济基本盘、国家财政和车企都是三赢的局面,老百姓也能享受到电车带来的便利。但唯一的风险是,你可能会掏空你的钱包。

记得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