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东钱湖---韩岭市水街
发表于2020-08-25 21:53:28查看 204回复14浏览 204

     韩岭村历史源远流长,据传是因早年有韩姓居此而得名。据考证,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东钱湖疏竣时这里已有居民。王安石治鄞时(北宁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重建湖界,那时韩岭村已形成逢五、逢十定期集市。宁丞相史浩(公元1140年)韩岭去祖居水村时,留的《湖游山》一书中就有"中有村号岭,渔歌樵斧声相"之句,足见韩岭集市在时已有名。在此后的百年里,韩曾是宁波市连接山港重要交通枢纽和水陆转运心。

韩岭村虽小,但是历史上,很多人都称这里为“韩岭市”,那么一个小小的村子为何会被人以“市”相称呢?原来早在南宋时期,韩岭就是一个既热闹规模也非常大的村级集市,历经宋元明清直至新中国成立,这里兴旺如初,就连很多宁波老区里人都叫这里“小宁波”。原来老姓口的“岭市”是指岭集,并是城的意思。

韩岭是以“市”著称的,把韩岭称之为“市”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当年王安石治理鄞县重建湖界时,韩岭村已经形成了逢五逢十的定期集市,不仅宁波当地人把这里叫“韩岭市”,就连很多远在国外的华人华侨,书信来往时都称这里“岭市”,直到50年代的时候,这里邮局的邮戳仍为“韩岭”。小时候的署假每年要在姑姑家住十来天,玩溪水,去后山的花桐地那抓金虫。

放飞的金毛。

现在条件好了,公路四通八达,不过在以前那种不通公路的年代,现在鄞州区的咸祥,大嵩,塘溪,瞻岐等鄞州东面的人,往返宁波市区,必须都要经过韩岭老街,来往此地的客商和船只频繁,这里就是韩岭的水路码头,当时的象,比现在建后韩岭街不知要热闹百倍。村里,孙、郑、史,施。但是大姓。  的奶奶也是这里的姓,在住上海。

夜晚的灯带交相辉映,把仿古建筑映衬的流光溢彩。

依河溪而建的各幢建筑凸显出窗花、围栏等精雕细琢的工艺,加上古砖古瓦古石板,把古代建造工艺都融入在这条老街。走在其中的确让人感觉有种进入明清街的氛围。

继续上图。

时过境迁,如今当宁波市民再来韩岭老街,你会发现,当年那个热闹的“韩岭市”似乎又回来了,每到周末这里人声鼎沸,吃饭和购物都要排队,车位也是一位难寻,这里俨然已经成为当下宁波市民最津津乐道的休闲去处,如今韩岭街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物资交流,业繁,名一时“韩市”。这条老街外街,以前这里大饼条,还有个的供销社。

白天人就少了。

正宗东钱湖的小湖鲜问他买了些河虾,一条朋鱼带回去。

村外的老屋都改建了,翻新。

这条才是老街的精华。街还在,记忆中还有和堂弟一起在这奔跑的身影。

湖边的柏悦喝个茶,几个好友聊聊近况。

碧波的东钱湖,西子风光,太湖气魄

正应了那句话:谁不说俺家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