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2023-09-29 12:25:26查看 40回复0浏览 40

为什么国内高速限速,最高不能超过120km/h?明明路那么宽 

主要参考的是日本的标准 

首先,这个是许多年前的标准了,而且大量参考了国外高速公路的设计经验。 

1975年,交通部组织考察团去日本的时候,大家才第1次知道什么叫“高速公路”。 

根据1977年第1期《国外公路》的描述,当时日本的高速公路最高设计时速也才100km/h。 

在国内1981年版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明确了高速公路的设计最高时速为120km/h。 

随后在1988年,国内第1条高速“沪嘉高速”就建成通车了,就是限速120km/h的。 

国际上主要国家的限速也都在120左右 

那个时候,其他欧美的发达国家高速限速基本上也都是在120km/h左右。 

参考了A.Taragin在《中外公路》期刊上面发表的文章,《欧美数国高速公路和立体交叉的几何设计标准和交通运行经验》。 

上面来看:1972年,美国洲际公路的限速是113km/h,少部分的高速允许最大限速为128.7km/h。 

欧洲的各个国家基本上也是参考美国的限速的,法国110km/h,英国113km/h,荷兰120km/h。 

说人话:当时制定120km/h的限速已经是属于先进的、和国际持平的标准了。 

为什么限速最高是120km/h 

交通量的考虑 

之所以国内把限速定在120km/h,除了参考国外的标准,还是结合了我们国家交通量的这么一个考虑的。 

参考1981年,蒋璜在《北京工业大学学报》上发了篇文章,《漫谈我国现代化公路建设问题》,上面说。根据欧美的经验,当交通量极限值为每车道每小时通行2000辆时,100到120km/h是最合理的速度范围,既能满足通行效率,又能保障安全。 

在1980年的时候,中国的机动车其实并不普及的,一级公路的交通量其实很少的。 

以京密公路举个例子:平均每天通行只有8452辆,一共有3条车道。也就说:每条车道每小时通行117辆。 

中国进行了一个借鉴,并且充分考虑了以后的交通量的增长,最终决定以每小时2000辆为极限值进行了一个高速设计。说人话:对当时来说,120km/h作为限速已经是相当地未雨绸缪了。 

安全方面的考虑 

除了交通量的考虑,设计限速的时候还结合了安全方面的考量的。 

长安大学林贵宝有篇博士论文,找来分享给你,《基于驾驶人视觉特性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研究》。上面说:驾驶员在行车过程当中,视力都是动视力,动视力会随着车速的增加而下降。 

动视力总是比静视力低个10%到20%的,某些特殊情况甚至可以出现低30%到40%。 

这个是论文里面的说法,年龄越大,动态视力下降也越明显,尤其是32岁以上的驾驶员,车速超过120km/h的时候,动视力会降到0.6以下。 

换句话说:正常视力的人在车速过快的时候,已经变成一个近视眼的近视状态了,对于车速及周围状况的判断能力是极速地下降的,事故率也会大大增加。 

所以,也就是这样,即使是最新版的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里面。 

综合交通量、汽车性能、地形、工程经济等等考虑,高速公路的最大限速依然采用了120km/h。 

但是,设计时速最高120km/h,不代表我们的高速最高只能承受120km/h的限速。 

北京工业大学王丽金的硕士论文,分享给你,《高速公路限速与运行速度的关系研究》。 

上面说:许多高速路段的技术条件已经能够达到限速高于120km/h所需要的水平了。 

在综合考虑设计指标、路侧环境、行车条件等等,在设置了满足安全行车条件的安全设施和速度控制的设施之后。 

完全是可以把限速适当地提高的,以适应公路车辆的实际速度需求。 

比如说:目前还在建的杭绍甬高速是以限速150km/h为标准进行建设的,当法规允许之后,可以将高速的限速提高到150了 

高速限速120主要考虑到安全等因素 

总得来说,国内高速公路的限速不超过120km/h,不是路不够好,很多高速实际上是能够承担更高的限速的。 

只不过是出于安全和实际交通量的考虑,才把这个限速控制在了120以内,人吃不吃得消?车子的量吃不吃得消?对吧? 

另外,120km/h的限速也是充分地借鉴了国外的经验的,而且从最初一直就沿用到现在,不得不说以前的领导人真的是高瞻远瞩,一直可以用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