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长城竟然师承过江南小城城墙?——「临海」自驾游记
发表于2022-07-13 13:54:16查看 2回复0浏览 2

#加电旅程# #蔚来之夏# #夏日旅行家气质# 
去年暑假,生生被疫情耽搁了自驾出行计划。于是上月底,学校一放假,立即带着孩子飞奔出来,先来一趟短途旅行再说。
目标是福建海滨,途中先到浙江临海——这个早就想来的古台州府城——了一美妙周末。

【途中绍兴服务区换电】

先递上「临海名片」
临海,县级市(台州下属)
别名:鹿城、回浦、临城。“临海”得名应在三国东吴时期,而之后1800年,临海作为市名至今未变。府郡名历经临海郡、赤城郡、处州、括州、台州等多个名字,宋朝后直称为台州。
面积2203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2020年GDP 738 亿元。
方言:吴语-台州片-临小片。

临海历史上长期是台州府治,直到1990年代让位于椒江。1300年间,临海一直是台州地区行政和经济文化中心。台州文脉风物的积淀,多在这里。
现虽降为台州下辖县级行政区,且与中国大多城市一样经历了大肆拆古建的阶段,但幸仍有一定程度的留,昔时风依稀仍见。

登上巾山顶的大文峰塔,推开不起眼的塔门,沿一条仅能供一人拾级的窄梯盘绕而上,塔内光线晦暗,小心翼翼攀至塔顶,终俯瞰到府城,府城与山间的河道,即是灵江,当初倭寇便是沿着灵江溯流而上至临海袭扰,
明朝人文地理学王士性,对临海府城的地理特征有段概括,“浙江十郡城池,唯吾台最据险,南二临大江(灵江),北巉岩参削插天(固山),虽鸟道亦。止南面平夷,又有大湖深濠(东湖),故可攻。倭虽数至城,无为也。”

倭”无能为也”的另一大原因,是临海城墙。
临海的台州府城墙,称“江南长城”,始建于东晋,扩建于唐,定型于宋,距今1600多年。兼具御敌和防洪双重功能,其建筑之独特,形制之规范,保存之完好,为全国罕见。
戚继为抗击倭寇,在此城墙上创制空心敌台,后将其带去方,应用与长城之上。因此临海城墙,被誉为长城“师”和“蓝本”。

明朝实施海禁,海上走私贸易随之猖獗。为加强海防,明朝政府在浙江海岸线上修起了一道海上长城——54座卫城、99座所城、353 处巡检司、997 座烽堠、313座墩、48 座台、24 座塘铺,还有数目众多水寨、城堡。台州府城,即临海,正于这防线枢位置。
但这道海上长城并没阻止住倭寇侵袭,海防常被倭寇攻破。1556年,28岁的戚继光任台州军事主官(是风华正茂啊),他从沿海渔民石垒砌民居建筑中得到启,将城墙增加宽加固,城墙两以石为基,砖包砌到顶,高了城堞,一了垛口高,建出空心敌楼。升级造后台州府城墙全长6286米(现存4671米),守护作用大加,可尾相护,兼具瞭望和储备休整功

戚继光因抗倭成绩斐然,后升任蓟镇总兵(蓟镇为长城“九镇”之一,职责是拱卫京师,总兵驻地在今河北蓟县),并征调两万多浙江兵北上,这批修筑过台州府城墙的子弟兵,成为升级明长城的“技术骨干”,由此将双层空心敌台等修造技艺和验运到长城上。

城墙下的灵江,夕阳映照中平静温柔。
但她还有凶狠无情的另一面。历史上灵江时常发生洪灾,冲淹老城。临海城墙上的马面墙、和瓮城修剪成圆弧形,都是为了缓解灵江洪水对城墙的冲击。

下图右侧的小山包是巾山,山顶两个塔是大小文峰塔,
近处山下塔,是龙兴寺内千佛塔。

很多上世纪80/90年代的职工宿舍楼,间杂在古城里,与飞扬檐角们一起分享天际线。
背后露着古城里唯一一栋高层建筑,好在是医院住院大楼,让病人时刻能够有开阔的视野,或也有一丝抚慰伤痛之力。

城墙下,便是临海府城,现仍有2.8万居民生活在这里,古街和民居仍保持着过去的风貌。并保留着较为完好的里坊制格局。
府城里也有不少近代民国时期建筑,经过岁月洗涤,与宋明清式样古居早已和谐相处。

坊门,即是里坊制间隔,还担负着隔绝火患的作用。
到处都是这样想窥探、猎奇的游客。(正是我们一行。)

一尊想不怒自威却偏偏让人感觉亲昵可爱的武士小石雕。
左边蓝衣女娃正试图不怒自威,右边橘衣女娃正试图亲昵可爱。

相对于全然退让给游人的全盘商业化古城,这里仍生活着很多世代居于此的居民,他们敞开着大门,似乎丝毫不介意陌生目光闯入自己的生活。
或许也是无奈,无奈到无感。

走累了,路边歇歇脚,倒也像是融入了此间生活。

镇守府城的士兵,
我们穿过他们去吃早饭。似乎是有安全感的。
并,未被要求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更是显得亲切和煦了。

前晚闭馆没能进来的“中国人民银行”旧址,次日早上又路过,探头进来看,墙上一排领袖照很有回忆点。

龙兴寺千佛塔下的供佛洞龛。后排左二罗汉头颇有风格。
达到了前面那个小武士雕塑不曾习得的不怒自威感。就造像功力而言,实数上乘。

龙兴寺的临海高僧思托,跟随鉴真东渡日本,且是唯一参与六次东渡的弟子。
鉴真东渡后半个世纪,日本僧人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804)来到临海,并在龙兴寺学习佛法和茶道。回国后,成为日本天台宗创始人。

千佛塔,沧桑见性。

普普通通,却极具形式感的楼梯。

细微角落里,也有角落里的生存之道。

两只一起蜕皮的昆虫,它们是情侣?是兄弟?是姐妹?是惺惺相惜的对手?

一位正在品味蜜桃型冰棒的军事风战士。

很多大树得以幸存,我料是其位置特殊,与佛为伍,当受敬畏。
这或许也是寺院里多大树的原因。

签名照呈上。应该比古巴热。

下一站,
将驶离浙江,进入福建,正式开启美丽的福建海滨线。
(后续行程即将奉上,请继续关注)

部分资料来源:
地道风物「临海 | 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
王砚主编《风物中国志·临海》
徐三见主编《台州府城墙全篇》
鲁晓敏撰《绝版的“江南长城”》
「晚明军队的悲哀——蓟镇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