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2023-12-21 21:54:07查看 205回复0浏览 205

什么是“舱驾一体”?

舱驾一体的核心理念是将座舱域和智驾域高度整合,集成到一个高性能计算单元中,支持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功能。

典型的设计用例包括座舱域芯片、驾驶域芯片和高效CPU的舱驾一体化域控。相较于传统的行泊一体和舱泊一体,这种架构的集成度更高,然而也对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舱驾一体的主要优势

1. 降低成本:物料方面,相比于多SoC方案,单芯片集成度更高、使用物料更少,且共用一套散热系统带来散热成本下降。

2. 降低通讯延时,优化功能体验:使舱和驾之间数据传输从板间通讯变为片内通讯并共享内存。

3. 优化算力利用率:当前芯片还未做到完全的算力动态分配,但未来会从静态配置的算力迭代至动态分布的算力。

4. 应用层面创新空间更大:舱驾融合后,有助于工程师在整体维度进行功能开发,相互调度各自服务或资源,从而融合出更有创新性的应用。

而未来的供应商必须拥有舱驾一体的综合能力,否则无论是在产品性能还是主机厂客户的选择方面,缺乏舱驾一体能力的公司将逐渐发现自身的局限,甚至可能面临市场淘汰的风险。

舱驾一体的难点

1. 集中式控制难度

集中式架构中,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和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被整合在一个中央控制单元中,从而带来更多功能和更优越的用户体验。然而,这需要解决不同软件开发平台的兼容性问题,尤其是智舱域和智驾域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增加了软件适配复杂性和开成本。

2. 硬件设计难度

虽然舱驾一体化可以提高硬件的复用率,降低成本,但面临着设计复杂度、功耗和散热等方面的挑战。特别是对于智驾域控,要求的芯片制程已经逼近14nm甚至7nm,而与智舱芯片的结合更增加了对合适芯片选型的苛刻要求。

3. 数据传输及处理

舱驾一体芯片通过集成提高了系统一致性、响应性和实时性,但在数据传输方面,智驾和智舱对于数据格式和传输介质的要求存在差异。统一处理不同领域的视频数据,例如抽帧和时间同步,对于数据传输及处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4. 系统一致性

集中式架构在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层次需求的差异、可能的单点故障风险以及处理大量数据的安全挑战。

综合来看,虽然舱驾一体化架构有着各方面的优势,但在实际设计中短期内难以实现平台化、标准化和规模化。为了更好地协同工作,需要高级别的软硬件模块整合,并在架构选择时综合考虑可靠性、性能和复杂性等多方面因素。